7月1日”中遠海運洋浦”輪在海南洋浦港完成首次國產綠色甲醇加注,這是國內首艘大型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的交付,標志著我國航運業綠色轉型邁出關鍵一步,而國際航運巨頭馬士基也開始用灰色甲醇了,馬士基投放了12搜16000標箱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舶。綠色甲醇在當今全球能源轉型高效賜能。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提出了一種分類方法,根據甲醇的生產原料來源將其分為綠醇、藍醇、灰醇和棕醇。其中綠醇是指氫氣和二氧化碳均來自可再生資源的甲醇。可再生氫氣的生產方式包括利用清潔電力電解水和生物質轉化等,而可再生的二氧化碳則主要來源于生物質分解或直接空氣捕獲。綠色甲醇的生產技術路線有兩種:1、生物質氣化制甲醇,使用農業廢物、林業殘留物作為原料,通過氣化過程化為合成氣在將合成氣化為甲醇。2、電解水制氫加二氧化碳制甲醇使用再生資源(如太陽能、風能)電解水制取氫氣,

為什么航運巨頭選擇使用綠色甲醇、綠色甲醇能夠減少60%到90%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實現IMO減零目標的關鍵路徑,另外就是價格問題,綠色甲醇目前的價格大約在6000-8000元/噸,相比柴油和汽油的價格非常有優勢。但選擇綠色甲醇有幾個環節問題,第一是綠色甲醇目前的供給規模非常少供不應求,綠色甲醇全球的產量占比不足1%,目前主要分布在中國、北歐、北美距離新加坡等核心加注樞紐比較遠,作為綠色甲醇生產大國的中國當下很多項目還在布局落實中,投產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同時技術的成熟度、經濟性等。另外一個問題是綠色甲醇歐盟ISCC認證體系周期較長,目前全球能夠供應符合ISCC認證的綠色甲醇項目也很少,整個供應鏈的完善也需要進一步的提升。

截至6月6日全國甲醇裝置開工率74.5%,其中煤制甲醇裝置開工率80.3%,焦爐氣制甲醇裝置開工率58.3%,天然氣制甲醇裝置開工率49.5%。甲醇產業進入產能低速增長期,2025年計劃投產755萬噸裝置,甲醇產能增速不足1%。華夏氫谷能源科技(廈門)有限公司是研發生產型為一體的企業,公司研發產品甲醇燃料電池、甲醇制氫、氫健康、鎳氫儲能動力電池以及生物質研發等,同樣面臨甲醇燃料電池投產后的甲醇使用量以及甲醇品質,公司高層以及技術團隊嚴格布局甲醇生產確保投產后市場使用量,華夏氫谷能源科技(廈門)有限公司的產業鏈的策劃進入落地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