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聚力創新驅動,加快培育壯大海洋新質生產力。加快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級,培育壯大海洋戰略科技力量,強化海洋科技創新主體協同聯動。加快實施新型海洋科創聯合體效能提升的洪流計劃,依托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百場項目對接活動,構建“需求牽引、場景驅動、價值共生”的融合創新范式,以要素重組實現鏈條貫通,以技術轉移轉化為紐帶,集中展示海洋漁業發展、海洋服務領域最新應用場景,發布一批引領行業風向的重要政策措施,形成一批高質量發展的標志性成果,持續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相互賦能。加強海洋專家智庫建設,持續引入大院大所大平臺,支持海洋科技創新領軍團隊建設,集聚創新資源要素,深度推動海洋經濟發展。
二要聚力高效協同,完善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機制。堅持全省“一盤棋”格局,制定加快推進“海上福建”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推動建立海洋強省、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統籌協調機制,深化省部合作機制,更加關注協同過程,定期研究推進涉海重大政策、重大任務、重點工作。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牽頭協調作用,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聯動推進機制,強化緊要關鍵部門協同,推動跨部門、跨領域協作。創新藍色金融服務海洋經濟機制,用好政銀企協調機制,推動48家金融機構加大對海洋重點企業、重大工程、重要項目的資金支持。建立健全海洋與漁業執法隊伍與涉海部門間協作機制,促進海洋綜合執法、涉海行業管理政策有序銜接。
三要聚力產業更新,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強化高標準高水平高品質立項,深入實施海洋漁業七個專項行動計劃,推動產業項目、科研項目加快落地轉化和產業化發展。全力推動灣區經濟加快發展,培育千億級海洋優勢產業集群,持續打造海洋領軍企業,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企業。高起點謀劃“十五五”規劃,加快推進海洋傳統產業煥新升級,推進向藍色良種創新、養殖、加工關鍵技術與設施研發轉型,發展更高水平加工業。控制近岸海域養殖密度規模,發展現代化遠洋捕撈,打造大黃魚、鮑魚等海產品品牌矩陣。加快建設“空天陸海潛”一體化大融合“海上福建”總平臺,引領帶動全省海洋資源保護開發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實施“藍色藥庫”開發計劃,推動發展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加快發展海洋低空經濟,前瞻布局推進海水制氫、海底觀測、水下機器人、零碳無人智慧海島開發等海洋未來產業,進一步加快打造新增長極,引領全省海洋產業綠色低碳發展。
四要聚力人海和諧,加快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加強海洋資源合理開發和科學保護,持續推進建設一批海洋自然保護區和海洋公園,保護重點海洋生態系統、種質資源、珍稀瀕危物種等。加快美麗漁村建設,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漁區和諧,推進生態生產生活一體化發展,助力漁區全面振興。大力推動深遠海養殖平臺建設,發展深水網箱養殖,創新推進海域分層立體利用模式,大力發展貝藻類綜合種養產業。開展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加強水生生物資源增殖與保護。高效統籌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鞏固鄉鎮船舶整治成效,建立常態長效監管機制,提升漁船本質安全水平。建立健全海漂垃圾綜合治理機制,健全海洋生態預警監測體系,實現海洋生態陸海統籌、海洋態勢智慧監管。要加快發展海洋碳匯產業,推動海洋領域增匯減排、碳匯核算交易,促進海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五要聚力合作共贏,拓展海洋開放合作新空間。立足海洋合作示范先行優勢,積極展示福建海洋發展綜合實力,聚焦福建與太平洋島國和東盟等國家及地區海洋合作需求,深度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攜手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發揮世界航海裝備大會、福州國際漁博會、廈門國際海洋周等平臺作用,深化與馬來西亞、印尼、馬爾代夫、斐濟等國家在海洋經濟、現代漁業、海洋防災減災救災等方面合作。加快出臺新一輪遠洋漁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推進遠洋漁業穩健發展,積極參與國際漁業治理,提高國際話語權。前瞻研究謀劃一批可感可及的閩臺海洋政策,推進海洋產業融合發展、海洋生態協同保護等領域合作。深入開展閩臺海洋項目對接,促進閩臺融合發展邁出更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