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2025年6月24日 /美通社/ -- 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交通運輸占終端用能領域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交通排放量在疫情期間呈現短暫回落后,已再度攀升。國際能源署指出,要想至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2030年前,交通運輸領域的碳排放量必須以每年超3%的速度下降。
事在人為,各行業企業已將可持續發展列為重中之重。DHL最新調研顯示,三分之二的中小企業認為可持續性對其長期價值和信譽至關重要,且正面臨越來越大的減碳壓力。
但交通領域脫碳絕非易事。物流運輸環節眾多,其中大多數都超出企業可控范圍。每個行業,乃至每家企業都有其獨特需求。企業需要的不僅是高效的解決方案,更要具備透明度、可擴展性,且能根據具體業務需求量身定制。
讓可持續物流簡單、可擴展、可量化

為助力企業在關鍵領域踐行氣候行動,DHL推出了綠色航燃(GoGreen Plus)解決方案。這一不斷豐富的可持續物流服務組合旨在幫助客戶減少供應鏈中的溫室氣體排放。綠色航燃服務不依賴碳抵消(Offsetting),而是通過可持續燃料和技術,聚焦物流價值鏈的實際減排,從而實現價值鏈的真正去碳化。
實現原理
綠色航燃服務采用直觀的"訂購與申領(Book and Claim)"機制:客戶使用該服務后,DHL將在整個物流網絡中用低排放或零排放燃料替代化石燃料。DHL負責采購可持續燃料,客戶則可申領相應減排量,即使貨物并非實際由使用這些燃料的車輛運輸。此舉被稱為"碳嵌入(Carbon Insetting)"。與傳統的"碳抵消"(如投資風電場等可再生能源項目)不同,DHL通過自身直接使用或由合作方應用可持續燃料,實現物流服務及整個運輸行業減排。無論是長途空運、海運、陸運,還是本地最后一公里配送,綠色航燃服務可助力實現全運輸模式的物流減碳。
可選方案
靈活性是DHL在此方面的核心理念。公司并不依賴單一解決方案,而是通過應用多元技術實現減排,如陸運采用氫化植物油(HVO)、生物液化天然氣(bio-LNG)及電動車;空運與國際限時快遞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SAF);洲際海運則應用可持續船用燃料(SMF)。此外,樞紐和倉庫設施也通過安裝太陽能板、高效照明、自動化系統乃至生態景觀設計,持續降低供應鏈碳足跡。
如何量化
DHL的減排目標嚴格遵循"科學減碳目標倡議(SBTi)"標準,并接受其進度監督。因此,可量化性至關重要。綠色航燃服務內置完善的報告標準,包括定期計算減排量,經第三方審計機構核驗,最終形成外部認證的減排證書,確保透明可信。
DHL集團企業發展執行副總裁鄒胤表示:"我們承諾在2050年前實現物流運營的凈零排放,并誠邀客戶與我們攜手同行,共赴這一綠色征程。"
從宏圖到實踐——成果有目共睹
自綠色航燃服務推出以來,市場反響熱烈,DHL的可持續物流解決方案持續擴容。隨著需求增長,DHL也在積極擴大可持續燃料的使用。例如,公司已通過建立多項戰略合作推動可持續航空燃料增產。目前,雖然可持續航空燃料的行業供應仍顯不足,DHL機隊燃料中可持續航空燃料占比已達3.5%,居行業領先地位。
而這僅是DHL減排實踐的縮影。DHL的國際物流服務覆蓋全行業企業的運輸、物流及供應鏈需求。所有客戶均可選用綠色航燃服務。例如, DHL的國際空、海運服務可在全球貿易航線上實現高達85%的全生命周期減排。歐洲客戶還可根據減排目標,自主選擇陸運減排等級(基礎/智能/高級)。電商企業根據所處地域,最多可減少90%的"范圍三"排放。在德國部分城市,DHL已實現80%以上的零二氧化碳當量包裹配送。
綠色航燃實踐帶來的啟示
需求切實存在:市場期待低碳物流服務。
合作共贏是關鍵:雖然目前可持續航空燃料供應仍有限,但DHL取得的成就印證了戰略合作的價值。
一切皆有可能:依托適當的技術與合作伙伴,物流業可以實現規模化減碳。
量身定制方案:可持續解決方案必須具備靈活性,適配不同商業模式。
透明贏得信任:經核驗的數據與可信賴的報告是確保減碳成效可量化且有意義的基礎。
積跬步以至千里:每個企業的行動都至關重要——匯聚起來,便能改變世界。
"從實際應用數據來看,市場對這些減碳方案的接受度充分印證了其商業可行性。"鄒胤表示。
綠色航燃不僅是一項服務,更是通向低碳物流的轉型之路,既能贏得環保消費者的青睞,又可創造增長新機遇。無論是本地包裹配送還是全球貨物運輸,DHL都能助力各行業企業采取可量化的減排行動,引領行業邁向可持續未來。